澳门营商环境

营商优势和发展概况

发展定位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閒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配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澳门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澳门可发挥「一国两制」、国际贸易自由港以及与葡语国家关系密切、东南亚归侨众多的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随著《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进一步落实,澳门与内地,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

经济概况和营商优势

澳门回归近16年来,经济稳步发展,GDP由回归前约60亿美元发展至2014年的550多亿美元,增长了9倍。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访澳旅客人数、零售业销售额、居民收入中位数等经济指标均有所提升。
澳门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评为全球最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之一,享有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地位,企业所得税最高仅为12%,国际市场网络广泛,与葡语国家联繫紧密,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日益得到多方认同和肯定。
澳门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所参加的国际性组织达50多个,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相适应,投资营商手续简便,外地与本地投资者成立企业的程序相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发展业务提供理想的营商环境。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联合发佈的2016年度「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澳门在全球17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7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9位。

主要经济指标

基础设施

机场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凼仔岛,自1995年正式投入运作以来,迅速地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之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澳门国际机场全日二十四小时运作。其配以二类仪表著陆系统及全长一万一千英迟之跑道,乃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建成,可让远程直航客机升降。机场拥有全面之客运及货运设施,每年可处理六百万乘客及十六万公吨货物。

码头

分别是位于澳门半岛的外港客运码头、由多个码头组成的内港,货物装卸均在此运作;位于凼仔北安的临时客运码头以及位于路环的九澳港包括油库码头、水泥厂码头、九澳货柜码头以及发电厂码头。

道路与桥梁

澳门半岛与凼仔、路环两个离岛,经由三座大桥及一片填海土地相连接。

港珠澳大桥

2009年12月正式动工的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陆路运输的新通道。大桥全长约29.6公里,日后来往香港国际机场与澳门将只需少于30分钟。港珠澳大桥的落实,有利推动珠三角内的产业发展。

澳门轻轨系统

2012年2月,澳门轻轨路段建造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凼仔三个路段的建设工程也先后于2012年上半年动工。其服务定位、载运能力和设备配置,也将提升至与区域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的新定位,以配合并适应区域融合,突显区域一体化、同城化以及构建粤港澳都会圈和优质生活圈的发展需要。

通讯

国际电传、电报、互联网、卫星电视等电信服务一应俱全,澳门的国际长途电话(IDD)可直拨246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6月,特区政府正式向四间电讯营运商发出第四代流动电话通讯技术(4G)牌照,有效期八年,规定于2015年内开始提供服务。